欢迎进入四川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科学评价助力区域创新发展——《四川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指数2022》发布

来源:本站      时间:2023-06-29

6月28日,在“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目标下的区域创新与发展研讨会”上,四川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重庆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分别发布《四川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指数2022》。


《四川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编研。报告对接国家科技创新调查系列报告,结合四川省创新发展特点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已连续8年实施评价,全方位、客观、动态监测了我省区域创新发展。指标体系包括创新资源、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创新环境等4项一级指标及12项二级指标、115项三级指标,基于权威统计数据得到全省21个市(州)创新能力评价值,并在实力、效率和潜力三个维度评价市(州)创新能力,直观反映各市(州)科技创新发展中的势能、增长点和薄弱点,助力各地在创新能力提升中更为精准地“稳底板、锻长板、补短板”。2022年度报告显示,成都创新能力高居全省首位,绵阳次之但仍与成都存在明显距离,成绵在4项一级指标及实力、效率两个维度均分列第一、二位;宜宾在企业创新、创新绩效两个方面及潜力、实力两个维度居前三位,综合创新能力位列第三。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指数2022》是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背景下,由重庆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和四川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等智库单位联合编制的反映成渝地区协同创新发展变化趋势的报告,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量化参考。该报告以2019年为研究基期,从资源集聚、创新合作、成果共享、产业联动、环境支撑5项一级指标及17项二级指标,分析成渝地区协同创新指数发展情况。报告显示,从2019年到2021年成渝地区协同创新水平稳步提升,2021年协同创新总指数较2019年增长20.01%。其中,产业联动指标增幅最大,较2019年增长44.88%;其次是成果共享指标,增长15.77%,创新合作指标增长14.25%。报告还显示,近年来成渝地区协同创新呈现不少亮点:第一,R&D经费支出快速增长,2016—2021年增长110.5%、高于全国平均增速32.2个百分点;第二,R&D投入强度再创高点,2016—2021年提高0.49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增幅0.15个百分点;第三,高校院所研发投入增长强劲,2016—2021年增长113.2%;第四,环境支撑持续增强,交通基础设施完善优化,2016—2021年成渝地区高速公路和铁路密度增速为23.9%,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2个百分点。


两个创新评价报告是川渝科技智库单位系列研究成果的部分展现,通过持续打造高质量的智库产品,将有助于提升智库单位影响力,增强服务决策能力,从而更好发挥咨政作用。